2021年11月16日 星期二

三接接不接 - 環保永續 VS 能源發展 -

地景與生態的重要性

下個月的四大公投案中,就有2個是和能源發電相關的,顯見台灣的確是有電力問題,而且是已到了不得不正視並解決的程度了。在發展能源建設的過中,環保一直都是另一個最需要考量斟酌的面向,因為維持生態平衡及物種的多元,是人類文明得以永續發展的關鍵。

對於藻礁的保育,我們應該摒除掉政治議題炒作及政黨意識型態來看,才能看清這議題的本質 - 「環保 VS 能源的價值選擇」


有感於從
2017年起,我就有閱讀過桃園藻礁相關的研究報告,只可惜當時還僅止於少數人了解的議題,就全國尺度來看,仍然乏人問津;而國內長期坐冷板凳的生態保育議題,在今年居然透過藻礁公投案,一躍成為全國矚目的議題!
 

這裡面有令人未時局發展而感動的時刻,但也有因為理解不足、或是錯誤資訊漫天飛舞而令人感到焦慮的時刻為此,我和同樣關注台灣生態土地議題的朋友,潛心研究這次公投的爭議點,製作了一系列的影片-


大潭藻礁到底面臨了什麼樣的威脅?


原本的大潭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簡稱「三接」)工程,在2014~2017年的規劃是要把整個大潭藻礁潮間帶填地填掉,變成工業區;然而自2017年以來,在後來民間環保人士的抗議、輿論壓力以及多重的協調下,三接逐漸避退為今年初「外推方案」的樣貌...
  1. 以中間簍空的棧橋連接離岸1.2公里的工業港海堤。
  2. 原本預計要浚挖的天然氣運輸船航道,因為外推至更深的海域而不用再開挖航道。
  3. 中油承諾會提供大潭海域生態監測報告。
但是,目前三接還有的疑慮是...
  • 施工過程使用沉箱工法,可能壓迫水下藻礁生態,揚起的泥沙也可能掩埋藻礁,或是保育目標特殊生物。
  • 外海海堤造成的「突堤效應」,可能使面相海流處淤積、背向海流處遭侵蝕,改變附近藻礁地貌,而淤積的藻礁生態受威脅較大。
  • 未來很有可能在附近增設儲氣槽,中油還沒刪掉預算,但儲氣槽要怎麼蓋、會不會蓋在藻礁上,仍不得而知。

另外,大潭以致其他區段的藻礁生態,還面臨以下的人為威脅:

  • 工業廢水汙染。其實桃園海岸從大園區竹圍漁港~新屋區永安漁港之間的藻礁,大部分都因為工業污染,藻礁已經幾乎沒有存活的造礁藻類,只有南段的白玉、大潭、觀新3段藻礁,有持續生長累積的記錄。
  • 海洋廢棄物汙染及生物誤觸受困風險。
  • 既有海岸建設的突堤效應
  • 未被有效管制的觀光踩踏破壞

在網路上看到說,大潭藻礁海域灰濛濛的一堆沙,「沒什麼生態可言」嗎?


桃園藻礁的海域還真的是滿多沙子的~XD 不過有趣的是,正好是因為這些沙子,遮住一部分的陽光,讓和另一群藻類共生的造礁珊瑚競爭不過造礁藻類,因此才有了藻礁的形成;但太多太厚的沙子遮蔽藻礁,也會使藻類無法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而「藻礁的生態到底好不好」這段話,其實要看我們用什麼去比…

如果是檢視大潭藻礁「內部的生態系統是否完整」、支撐了一定程度的食物網,那麼桃園僅存的白玉、大潭、觀新這3段藻礁,其實還不錯-食物網基本配備-生產者(藻類)、分解者(海生細菌)、初階消費者(螺貝類、浮游性節肢動物等)、中階消費者(海葵、蚵岩螺、螃蟹、中小型魚類等)、高階消費者(鯊魚、裸胸鯙、海鳥等)、清除者(取食碎屑的節肢動物),應有盡有~如果要知道食物網階層能到幾層,還可以鼓勵進一步調查分析-食物網階層越高,代表這裡生物之間的關係越複雜、也有較豐沛的生產力,可以支撐多層的食物網,並非某些網路謠傳的「沒什麼生態可言」。

另外,1970年代桃園工業化以前,桃園沿海還保有像是「牽罟」還有「石滬」等漁業文化,推測可能也是拜藻礁所賜-藻礁繁複的孔隙結構,藏匿了大量的無脊椎動物,這些無脊椎動物吸引更大的掠食者前來覓食,像是石斑、「笨鯊」這類中高階掠食性魚類,就有機會成為漁民的網中常客了~

但是,如果是跟墾丁、蘭嶼、綠島的珊瑚礁海岸,或是北海岸的沿岸及冷涼水域珊瑚相比呢?此時桃園藻礁的生態的確相較遜色,魚類和螃蟹的物種和數量都不及上述這些海岸......

但~是~!如果是跟台灣西半部的海岸相比...因為大部分都是沙岸或是泥岸(請想像一下通霄海水域場、或是高美溼地那種類型的海岸),或許能藏匿一些蛤蜊、西施舌、沙蠶、沙蟹和招潮蟹之類的無脊椎動物,但又不像藻礁那般像是「千層派」一般的孔隙結構,能夠藏匿這麼多小動物,這樣相較之下,藻礁還真的是西海岸生物多樣性的天堂了~

如果是桃園僅存生機的藻礁-白玉、大潭、觀新藻礁互相比較呢?我們可以從過去的幾篇報告略窺一二,但閱讀了之後,個人覺得「很難比較誰最好」...@@ 為什麼呢?

其中一個原因是,這3處藻礁,各自有比較優勢的生物類群-例如白玉藻礁有較多鰻苗和大型藻類、大潭藻礁發現較多的裸胸鯙、觀新藻礁則有較高的造礁藻類多樣性...相鄰的3處藻礁,各有千秋…

另一個原因是,這些調查報告橫跨時間都只有1~2年,但問題是藻礁是容易有自然變動的生態環境-有海流、有漂沙,海流會將海洋生物們帶往鄰近的海域,漂沙則是會埋住藻礁(連帶躲在裡面的生物們),還是會影響藻礁的生態,而且不用幾年的時間就會發生,像是觀新藻礁有一小段的藻礁,在20年前其實是被埋在沙裡的。

如果從一名「冷酷」的保育政策規劃者來看,若開發遭遇分布非常侷限的特有物種,只出現在大潭藻礁,其他2段藻礁完全看不到,那大潭藻礁的確謹慎留存的價值就非常地高!不過,大潭藻礁內部的生物,在白玉、觀新,甚至是桃園藻礁以外的海域也有,很少有所謂「特有物種」。而保育政策規劃者要「保」的,主要是要保住每個物種都能綿延不斷地繁衍下去,而不是單一一隻生物個體的生命(即使非這個圈子的朋友常常會誤解),這樣如果是出現在不只一處的生物,有時在開發爭議上,就比較容易會有妥協的空間......

但---是---!!!(XD)

大潭藻礁當初會有開發爭議,主要是因為在近年發現,一種目前被認為是很稀有的生物!這會讓原本對大潭案沒那麼感興趣的我,開始關注開發案,會不會讓這種生物永遠和我們Say Goodbye,那就是...... 柴山多杯孔珊瑚



柴山多杯孔珊瑚!?那是什麼?是特有物種嗎?

這種珊瑚顧名思義,和牠的分布地點之一很有關係-20世紀末~21世紀初,本種珊瑚在柴山附近的西子灣海域被發現,而在2012年正式發表為新物種,依發現地點命名為柴山多杯孔珊瑚(Polycyathus chaishanensis)」。--- 是的! 就跟台灣雲豹及黑熊一樣,是台灣特有種,目前是被列為一級保育物種,本星球上目前只有台灣有!

然而,首次發現這批珊瑚族群,運氣並不好-2010年,高雄市府進行西子灣築堤造地工程,造成部分礁岩被掏空,本種的棲地被破壞,族群岌岌可危...無巧不成書,2016年6月,在備受開發爭議的大潭藻礁也發現了另一批柴山多杯孔珊瑚族群,而且又比原本在高雄柴山的族群更大(約50餘組族群)!

前面提到過,三接的沉箱工法可能會壓迫到部分的水下藻礁,或是因為翻攪泥沙,掩埋部分藻礁,位於大潭海域的柴山多杯孔珊瑚可能多少會受到影響;而「生態保育」是要「保」住每個物種都能綿延不斷地繁衍下去-如果大潭的柴山多杯孔珊瑚族群受到重創,的確很有可能面臨滅絕危機!!這點其實就是生態保育工作者非常Care的事情,所以這次保育界才會這麼關心大潭三接案~

然而,柴山多杯孔珊瑚真的只剩大潭有機會保護牠們了嗎?

有部分反對三接遷離大潭立場的生態研究者曾表示,珊瑚這類生物會產出大量卵粒、隨海漂流,而且大潭和柴山之間相隔很遠的距離,或許在這2處中間會本種的分布。在今年3月底,海洋保育署調查到大潭南側的觀新藻礁,也有數組柴山多杯孔珊瑚族群,因此主張保育這種瀕危珊瑚,未必要單押大潭藻礁,而可以依賴觀新藻礁承擔起保育重擔。

不過,傾向支持三接遷離大潭立場的生態研究者則表示,相較於觀新藻礁,大潭藻礁的柴山多杯孔珊瑚族群,明顯多了許多,連同保住大潭和觀新的族群,也是更能降低本種珊瑚滅絕的風險。

大潭藻礁真的是特殊的「世界級」地景嗎?


我們保護自然景觀的慾望,一般都是因為它很獨特,如果消失了,就難以找到替代者了...所以,有些人會用「獨特性」//「特殊性」來衡量該不該為了保留一塊自然地景,來阻擋開發。

先說一下,全世界其實不是只有桃園市觀音區的大潭沿海有藻礁。我們把藻礁分布的空間切分成3個尺度-全球、台灣、桃園市沿海3種尺度來看,還真的滿多地方,都有這類藻類生長堆疊而成的石灰質礁岩,而且上面的藻類還在繼續生長和堆積。

只是,為什麼大潭藻礁會被認為珍貴呢?主要是全世界大部分地區的藻礁,還沒有累積到像是桃園市海岸的藻礁這麼久遠、這麼厚實(能夠媲美桃園藻礁的只有巴西、挪威、地中海的藻礁,但這些藻礁多半在海裡面,僅有桃園沿海的藻礁位於潮間帶,可以在退潮時被我們觀察到)。

在台灣,大概僅有北海岸還有和桃園相當厚度的藻礁、而藻類還在生長並繼續堆積,但其規模並沒有像是桃園沿海的藻礁這麼大...桃園沿海從大園區竹圍漁港,一直往西南方延伸直到新屋區永安漁港,在潮間帶至潮下帶都有藻礁的分布,一般是以沿海各段所在的里名、或是地標來命名(ex. 許厝港藻礁、草漯藻礁、白玉藻礁...等)。「大潭藻礁」顧名思義,就是對應到觀音區「大潭里」這個區段。桃園藻礁真的還大段的!



但問題是,在1970年代桃園開始發展重工業之後,桃園大部分區段的藻礁都被工廠排放的廢水汙染,或是因為海堤建設而被沙埋,造礁藻類停止生長,僅剩白玉、大潭、觀新這3段佔整個桃園藻礁約七分之一的區段,還有造礁藻類在繼續生長。

大潭藻礁雖然不僅僅是單純的幾塊岩石而已-要從小小的藻類,用每年不到1公分的緩慢速度,堆積出幾公尺厚的礁體,的確是千載難逢的機緣!但也並非「全世界絕無僅有」這般孤單-除了大潭藻礁以外,附近的白玉、觀新2處藻礁(其中觀新藻礁已被列為野生動物保護區),其實也乘載了很相近的地景與生態地位。

綜觀大潭藻礁的自然地理和生態的獨特性,並不是「絕對地獨特」,但或許偏向那種「比較級的特殊性」...不管是在自然地景、生物多樣性、瀕危物種保育等細部的構面,都是類似的情節。但無論如何,包括白玉、大潭、觀新這3段藻礁,這3處都在台灣近代工業發展的犧牲下,乘載了特殊地景、潮間帶及瀕危物種生態保育的沉重負擔......😰

 

以上是我目前對於大潭藻礁自然地理與生態的理解,然而這些資料大部分並非由我親臨現場所取得,很多資訊還是依賴許多研究學者、以及長期於在地關注的人們,所累積的心血。在本篇的尾聲,我要列出這些資料的來源,一來是表示尊重辛苦獲得我們作為公投決策參考依據的研究者、二來也是讓讀者們可以從這些第一、二手資料加以考證,而不會被檯面上有心散播第三手以上的資料誤導扭曲:


(1)有關全球、台灣藻礁的分布,我大部分是參照2019年藻礁論壇,東海生科系劉少倫老師的報告。這裡留有當時論壇的影片,共3個場次



(2)上述論壇所援引的研究報告 「『藻』回南桃園的里山海:南桃園藻礁水圈環境生態對社區生活產業的影響」-  林務局自然保育網

(3)海大生科系林秀美老師,針對白玉、大潭、觀新這3段活體藻礁的造礁藻類調查報告,同時也列出瀕危物種-柴山多杯孔珊瑚的調查點位-

(4)同時我也補充反對三接遷離大潭的林幸助老師團隊提供的研究報告-

(5)陳昭倫:從消失的柴山多杯孔珊瑚原鄉看大潭藻礁保留的必要性(瀕危物種-柴山多杯孔珊瑚發表者的現身說法)-

(6)林幸助老師在今年3月觀新藻礁記錄到的柴山多杯孔珊瑚- (林幸助FB)

在大致上談完大潭藻礁自然地理與生態的相關議題後,我們要再看看另一層面-大潭這處土地的發展歷史、以及三接在近期能源轉型上的意義與爭議點之後,才算是補上本項公投案的完整面向。

最終還是電力 VS 環保

「您是否同意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及海域?(即北起觀音溪出海口,南至新屋溪出海口之海岸,及由上述海岸最低潮線往外平行延伸五公里之海域)」


是的~公投案的內容是「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及海域」而不是不蓋。問題來了,為什麼一定要蓋在那呢? 如果不是為了方便供氣大潭電廠,三接一定要蓋在那嗎? 

如要供氣給大潭電廠,是非常方便的!!!


燃燒天然氣供電的確在燃燒效率、減少空汙及碳排上都比燃煤是更好的選擇。但如果因為有缺電的問題,而非得要蓋三接,同時卻不重啟核四,那不是莫名其妙嗎?

我想這個問題最終還是回歸到「電力或環保的價值選擇上」。

如果電力不足,不重啟核四卻堅持要蓋三接合理嗎?

如果電力充足,不需重啟核四卻堅持要蓋三接合理嗎?

說要提倡環保減少空汙,但選擇一個會排放二氧化碳並破壞藻礁的方式卻不用核能合理嗎?

政府自己列為一級保育的物種,現在卻自己帶頭違法破壞物種生存的環境,這是對的嗎?

至於環境保育重不重要,我想以下這個問題,台灣人應該會更有感才對~ 自己問問自己吧~

台灣雲豹絕種了會覺得可惜嗎?






無論如何~

公投完後接下來就看執政黨會不會照著人民的意志來執行政策了

而到時你就知道2024該投給誰了~!


(本文由海角烏托賈雯卿撰文、鋼凜老師整理發表)

2021年11月5日 星期五

萊豬來不來? - 人民有知與選擇的權力

經過了上個月的罷免投票,緊接著就是12月18 日的全國性公投。四大公投議題,我們這邊先就萊豬的部分來做些簡單的思考討論。


反的是萊豬不是美豬

首先我們來看看此次公投的議題:

你是否同意政府應全面禁止進口含有萊克多巴胺之乙型受體素豬隻之肉品、內臟及其相關產製品?

議題內要禁止進口的是「任何含有萊克多巴胺的豬肉」而不是「從美國來的豬肉」。我不明白為何民進黨硬是要灌輸民眾「萊豬 = 美豬」這個概念。難道萊豬只會從美國來嗎? 其他國家都不會出口任何肉品到台灣嗎? 這個標準只適用美豬嗎? 民進黨這樣做的意圖是什麼?


各國的使用標準

國家地區及組織用量規定
中國大陸

禁用。

另附檢測劑量標準:

  • 普通飲食標準:1納克/每克肉 - 1ppb
  • 運動員興奮劑檢測標準:0.003納克/每克肉 - 3 ppt
台灣萊克多巴胺殘量0.01ppm以下
歐盟禁用
美國國內:萊克多巴胺殘量30ppb
出口至歐盟和中國:禁用
日本進口:培林殘量10ppb
國內:禁用
澳大利亞培林殘量:
紐西蘭進口:培林殘量10ppb
國內:禁用
加拿大培林殘量40ppb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培林殘量10ppb
其它瘦肉精:幾乎都禁用
世界衛生組織內臟培林殘量40ppb; 肌肉10ppb
其它瘦肉精:幾乎都禁用

(0.01ppm = 10 ppb - 這邊先不就精度做討論,因為以台灣的標準和檢測認定值為四捨五入的SOP來看,台灣的標準是比聯合國的標準更寬鬆的。)

針對培林(萊劑)的使用安全性,有許多國內外的專家如林杰樑、周晉澄…等都有發表過反對的意見,當然主張安全的專家也不少。這邊為避免失焦就先不討論,因為這涉及比較深廣的醫學知識,畢竟世衛的標準也是臨床研究的結果,至少以公訂的標準目前還不會吃出人命。

從上表看來,台灣的標準是合乎國際標準的。(實際上是在15ppb)
不過老實說就算開放進口,至少應該不會吃出問題。但從上面的表格來看,同樣也衍生出下面的問題:

  • 台灣人一向瞧不起的中國,標準居然比台灣還要嚴格?
  • 美國既然可以出口沒有萊劑的肉品至歐盟及中國,為什麼對台灣就不能比照相同標準?
  • 日本對進口及國內的標準採用兩套標準以方便國人區分,台灣為何不行?
面對這些問題,民進黨政府如果沒有對人民說清楚講明白,恐怕是無法得到什麼支持的。

全面開放 VS 雙標並行

如果說基於貿易協定及政治壓力,台灣需要進口萊豬,是不是有折衷的辦法呢? 參考面臨同樣情況的日本會是一個不錯的做法。日本用不同的標準把國內的肉品和進口的肉品區分開來。對於國產的肉品,一律嚴格禁用萊劑,而對進口的肉品則採用國際標準。如此一來,日本人民在購買時就有了非常明確的依據來選擇  --- 「進口的有萊劑; 國產的都沒有」。面對進口低價肉品的競爭,其實日本國產肉品的肉農並未受到什麼衝擊,因為日本人對於自己的國產肉品相當支持,而日本的高價國產肉品除了在國內市場受到歡迎外,更在國際市場打響了名號。(如松阪豬、神戶牛)

台灣呢? 目前是使用「全面開放」的單一標準,也就是從2020年8月28日起,不管是國產還是進口的,全部都可以比照國際標準使用萊劑。

面對不管是數量還是價格都是來勢洶洶的進口肉品,台灣的肉農們大概都是挫著等。全面開放看似對國內肉農們是比較公平的,但是從日本的例子來看,我們知道這樣做,最終會把台灣肉品的品質往下拉至與低價的進口肉品來競爭 -----  這是廉價的競爭思維。

只須在飼料中添加每噸18.5克的萊克多巴胺(也就是20ppm),就可以使蛋白質的產量增加24%,並使脂肪產量減少34% ~ 讓肉農省下許多飼料費,提高不少利潤!

別人都這樣做,面對低價競爭,你是豬農的話你做不做?

套句台灣人愛說的 -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了錢(賠錢) 的生意嘸人做」! 更何況這還是合法添加的,不用殺頭呢!

那麼最後變成國產進口全部都有萊劑,也是遲早的事不是嗎? 

對肉農商人們很公平,但對全國人民就不公平了,因為這將使得人民變得像被餵飼料的豬一樣,人家餵什麼你就吃什麼,完全沒有選擇的餘地!

如果有系統地做好肉品的標示及溯源,讓全國民眾都可以清楚識得哪些有萊劑、哪些是沒有的,台灣人民會反彈這麼大嗎? 台灣人民都不明白國際現實和外交利益嗎?

近年來常被批評雙標執政執法的民進黨怎麼在這件事上就不會變通呢?


昨非今是的民進黨

從美牛開始一路到美豬,國民兩黨一直都在相關議題交鋒爭論。一路下來,哪黨執政就力推進口,哪黨在野就反對進口。面對昔日的強烈反對,同樣的標準民進黨卻完全沒辦法說清楚現今贊成開放的理由,被質疑施政標準不一也是必然的。



而相較於國民黨,民進黨現在面臨更大的壓力恐怕也是因為昔日自己反得更兇。2013年時,國民黨要開放美豬因民進黨一連串的強烈反對,最終沒能成功。沒想到最後竟然是蔡英文於2020年終結台灣14年禁止瘦肉精豬肉進口,宣布參考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0.01ppm(10ppb)基準於2021年1月1日正式開放進口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肌肉及其脂肪,以及30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進口。

民進黨在面對中國的任何壓力,常常發表許多義憤填膺的言論,不惜一切以捍衛國民的生命及尊嚴。怎麼在面對美國的壓力,就把國民的身體健康及選擇的自由全拋到九霄雲外了? 同樣的標準,為什麼一執政就轉變態度? 是因為在肉品進口上有利益可得嗎? 還是美國也像中國一樣拿著導彈對著台灣呢? 面對導彈態度這麼強硬這麼有骨氣,怎麼面對豬肉就跪舔了? 難道美國叫你吃屎你也要乖乖吃嗎? 

最令人遺憾的是,行政院長不是站在人民的這一方,而是站在美國的那一方來教訓人民不夠理性!

面對國際談判,強硬的態度怎麼會是對人民而不是對外國人呢? 難道蘇院長領的薪水是美國人付的嗎? 你的台灣價值在哪呢? 以目前中美的惡劣關係,美國都可以同意出口至中國的豬肉是零驗出,為什麼對台灣就不行? 不是台美友好嗎? 是台灣的談判能力太差還是友好關係只是表面的?

在面對貿易協定的壓力下,政府應以國民的健康考量及意願為優先,同時積極和人民溝通並研究出一個人民可以接受的方法。而不是像民進黨現在這樣不但不去思索採用一個人民可以接受的方法,還想用謊言愚弄人民來達成目的!!!


孫曉雅說的是「我和我兒子都吃美豬」

不是「我和我兒子都吃萊豬」!!!

誰知道他們是不是吃沒萊劑的美豬呢?

為了促成萊豬進口,民進黨及其支持者近來非常努力地進行各種宣傳。但有許多資訊其實和現實的狀況是不符合的。比如像美國人也都吃豬肉,吃了那麼多美豬不也沒事?

但事實上,任何有長期待過美國的人都知道 --- 美國人基本上是不太吃豬肉的!

美國人吃的豬肉是什麼樣的呢? 沒錯~ 就是熱狗和火腿! 一般美國家庭幾乎是不會買豬肉回家煮的,美國人吃較多是牛肉,再來是雞肉。從獨立紀念日到感恩節、聖誕節,你會聽到老美們說:「我們今天來烤牛排吧~!」或是「我準備好了火雞大餐」但你絕對不會聽到「我們今天來吃烤乳豬」 而內臟就更不用說了! 美國人是不吃內臟的,就連台灣人愛吃的魚頭,在美國也都是剁掉當廚餘的。而且別忘了~ 就算是美豬,也還有「無萊劑的美豬」,有沒有証據? 當然有!!! 美國出口至中國及歐洲的就是沒有萊劑的美豬。

相對之下,歐洲人吃的豬肉就多了! 當然其中有名的「德國豬腳」也是其中的一個食用量較多的因素,所以人家歐盟不管是基於人體健康或是動保權益(因為萊劑會造成動物的不適),就全面禁止了!

現在在媒體或網路上各種把萊豬當美豬的一些討論,其實說穿了就是一種想混洧視聽的話術。非常可惜,到現在民進黨還是只想用話術來愚弄人民,而不是拿出出科學數據與誠意來和人民好好溝通,想出一個可以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法。


在12月18日投下神聖的一票前,可以也應該再三思考以下的問題

  • 要禁止的是什麼? 是萊豬還是美豬?
  • 美豬就一定得是萊豬嗎?
  • 如果非得進口美豬,台灣到底換到了什麼利益?

無論如何~


公投完後接下來就看執政黨會不會照著人民的意志來執行政策了


而到時你就知道2024該投給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