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行政院的5倍券政策大轉彎,造成了不少討論。台灣政府不知道因為什麼因素,一意孤行地堅持使用消費券的這種方式來促進內部經濟,雖說是修正為免費發放,但是對人民與社會真的有什麼幫助嗎?
從去年網路上早已有許多人批評,民進黨政府單純只是為了意識型態 - 「不要跟國民黨做一樣的」,而強推3倍券的政策,要人民先拿錢出來買消費券,還浪費公帑要另外花大筆預算去印製發送券紙。其實民進黨政府的意識型態施政,不是早在防疫政策及疫苗採購等政策上,展露無遺了嗎?
做為一位負責任的鄉民,我們還是用心地來看看,到底消費券和現金哪個比較好吧!
總經與凱因斯
乘數效應
凱因斯的乘數效應是指當一個事件發生時,而去觸發事件的原因擴大時,其事情所得之結果也會因而以更大的幅度擴大。例如,當市場好景時,政府投資或公共支出擴大、稅收減少時,對國民收入有加倍擴大的作用,從而產生宏觀經濟的擴張效果。
公式:
- 產量變化 = k × 投資變量(k為乘數)
此時 k=1/(1-c),c=邊際消費傾向。
例如:已知邊際消費傾向等于0.8(80%),现在有1,000,000美元的投資。根據上面的公式,可以得出結論:將預期產生5,000,000產量效益的增加。因為k=1/(1-0.8) = 5,表示此時的乘數為5。
消費傾向 & 消失的數據
在這個主計處的公告裡,第九項「國民可支配所得及儲蓄」及第十七項裡的「消費傾向」是對得起來的。所以在108年時,台灣家庭的平均消費傾向為0.86沒錯。
但為何110年8月的公報,數據只到108年就沒了呢? 現在都110年了,至少要有109年的數據吧? 不公佈是有困難還是不想公佈呢?
主計處的公告上,是寫著109年的相關資料預計於110年8月13日就要公告了。但直到發文此刻,仍未見更新。
沒意外的話,去年的平均消費傾向應該會更高才對,因為可支配所得變少了。
但是邊際消費傾向應該會變低,因為都沒錢快活不下去了還花什麼錢~又不是中樂透!
發現金大家真的會拿去存嗎?
請記住,108年時是沒有疫情的。而且台灣還有像是~逢美中貿易戰玩得正熱時,中國很多產業都發生轉單效應跑到台灣來、台企回流設廠…等一堆經濟利多喔!
然後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台灣家庭的儲蓄率只有0.14,意味著什麼? 手上就算有多的錢,也不見得都會存多少吧? 那麼疫情來時,沒了工作、沒了收入,可支配所得變少了,儲蓄率會上升嗎?
民進黨政府很喜歡拿美國的例子來說發現金的缺點,但是似乎都忘了美國的現金發放一共有三輪,而且都還是排富過的。這個富比世的報導把3輪的使用狀況,分明說明地很清楚。在第一輪時,根本就是74%的人都花掉了! 在第二及第三輪時,這些花費則被分別轉移至償還負債及儲蓄。會有這樣的結果,其實也算是意料之中。一般來說,美國人並不是很熱衷儲蓄的,但是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時」,愈來愈多人會留一筆預備的應急金,那麼把所得分成「生活花費」、「償還債務」及「預備應急」,是非常合理也是預期會有的一種現象。不過,其實在「償還債務」的部分,其實除了房貸、車貸、學貸外,卡債和許多分期付款也都算是償債。美國是個普遍使用信用卡進行各種消費的國家,這也是償債用途的比例會高許多的因素。不過,另一方面來說,這些「債」其實也有不少算是消費行為造成的,所以其實刺激支票的花費比例上,會比理論上的統計還要高些。
但第一輪高達74%的數據當作沒看到,也不仔細研究美國人的消費習慣,就想拿這些數據來告訴人民發現金沒有用,這樣對嗎?
在大蕭條發生時,其實儲蓄率最會上升的 --- 只有富人們 --- 那些平常就算不用工作也不會有生活、居住問題的人們。因為店家關閉或倒閉,他們能消費的場所和產品變少,所以就自然地提高了儲蓄率。看來民進黨政府會認為大家都會拿去存,應該是對自己的執政很有信心吧~! 認為全體國民都是富人。
消費替代率及三倍券效益
當然台灣一定也會出現跟美國一樣的狀況,在面對未知的情況下,可支配所得有一部分會拿去當應急金。所以此時,消費替代率就非常重要了!
我們先來看看109年台灣的民間消費結構,一樣是主計處的公告 (第十八項報告~ 然後別問我為何這個就有109年的~ 我也不知道 😂 )。
如果說生活無虞,人們有額外的收入並願意去消費在平時不會消費的品項上的話,那麼「菸酒」、「家具設備」、「衣著」、「休閒文化」及「餐旅」這些比例應該會有較顯著的提升。
你會怎麼用? 三倍券有1000億效益?
所以在消費行為和消費刺激上,其實發現金和發消費券的差異就非常小了。
消費替代率對於估算的重要性,其實對有在研讀經濟學相關書籍的人來說,根本就是一般常識。在估算效益時,是非常重要的指標。難道財經部的官員都是沒有常識的人嗎? 還是他們認為行政院長和台灣國民們都沒有常識,用這瞎扯的報告就能唬弄過去呢? 你拿上面的公式來算,三倍券也才投入22億,乘數要多少才有1000億的效益呢? 合理嗎?
馬英九的消費券是因應2008年的金融大海嘯產生的蕭條,才發放的。造成經濟不好的因素是外部的,你拿錢給人民去花,至少人民還有地方花,因為可以走出去消費。
現在的百業蕭條,是因為疫情! 你不去檢討3+11這個破口,明明就是沒做好防疫和買疫苗這件事,才搞成這樣! 只會想拿錢給人民花,是要叫人民出去消費感染嗎?
無法苦民所苦的政府
民進黨政府不斷地強調三倍、五倍券和國民黨政府時期的「消費券」是不同的,但是其實本質上根本就是一樣的東西。
難道人民會因為使用消費券可以40% off,就一窩蜂地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去飯店吃下午茶還是去阿公店和林森北路玩嗎? 更不用說大多數的娛樂性產業都還沒有開放,錢是能花在哪呢?
受疫情影響,餐飲業是一片哀鴻遍野,這些失業的人們,難道平常生活就很好過了嗎? 不管是小吃攤販還是餐廳外場或服務人員,每個人都是很辛苦地在過日子。
現在沒了收入,他們擔心的是「房租水電付不出來」、「卡費付不出來」、「小孩或自己的學費沒著落」、「貸款沒得付,求生用的車子要被沒收」~
以上都不是三倍、五倍券可以支付的。
行政院長這位奇怪先生(Mr. Strange)是不是一直都搞不清楚這些事呢?
怎麼一直在做些很奇怪的事啊?